近两年全固态电池研发加快,产品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中试线上股票配资交流,容量也提升到60-70Ah。头部电池厂也已实现中试线级别生产,车端预计26年将实现陆续装车。目前硫化物成为主要路线,对界面接触要求更高,配套设备工艺变化主要体现在干法电极、叠片+软包、等静压、高压化成分容等方面。部分设备企业已有所突破,有望助力固态电池规模化应用。
全固态电池研发加速。
近两年,在政策的推动下,国内全固态电池研发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中试线,整体开始加速。工信部2024年5月成立60亿元固态基金,指定6家企业进行研发;全固态电池团标近期也已发布。宁德时代预计2027年实现硫化物全固态小批量生产,弗迪电池研发硫化物复合电解质体系,预计2027年小批量装车、2030年大规模量产,已实现中试线生产。亿纬锂能、国轩高科、孚能科技、清陶、卫蓝等企业也陆续实现了中试线级别的贯通,以及数十Ah级别的电芯生产。上汽、广汽、奇瑞、比亚迪、东风等车企预计26年开始陆续实现固态电池的装车。此外evtol,机器人等新兴需求也推动固态电池研发加速。
展开剩余67%设备端变化较大。
设备是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,需解决固态电池电极与电解质界面接触、电极高效制备的难题,目前主要路线为硫化物路线,配套的工艺设备都有所变化。
前段干法电极:干法电极通过直接压延正负极粉末、PTFE粘结剂及导电剂形成自支撑薄膜,再与集流体压合为极片,全程无溶剂参与。
中段叠片+软包路线是主要方向:由于极片与固态电解质高压致密化后边缘锋利,对叠片机的精度要求上了一个台阶;目前极片裁切仍然以五金刀为主,激光裁切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;软包能更好的缓冲固态电解质柔韧性差,锂金属负极膨胀收缩等特性,避免材料断裂。
后段等静压设备和高压化成分容是增量:电池采用等静压加压保证电极与电解质的接触,均匀加压能减少固态电池材料内部空隙和缺陷;高压化成分容压力达60t,对结构件要求更高。
设备厂商有所突破。
头部干法电极设备厂在车速、宽幅、压实等性能都有明显提升,最新设备产品已经可以媲美现有的湿法产线生产效率,可实现GWh级别产线。叠片设备厂家积累较深,配套软包叠片设备已有订单。等静压设备目前还较为早期,节拍等问题还需要解决。部分企业布局整线设备,也已实现了出货。
推荐与关注:璞泰来、纳科诺尔、宏工科技、信宇人、德龙激光(电子)、华盛锂电、先导智能(机械)、先惠技术(机械)、曼恩斯特(机械)、利元亨(机械)、华亚智能(电子)、赢合科技(机械)、杭可科技(机械)、海目星、德新科技。
此为报告精编节选,报告原文:
《电气设备-动力电池及电气系统系列报告(114):固态电池进入快速发展期-招商证券[游家训,吕昊,陈宇超]-20250625【13页】》、
报告来源:【价值目录】网站上股票配资交流
发布于:四川省九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